宜人秋风中,天工大迎来了7000余名新生

发布时间:2018-08-30浏览次数:460

风里雨里,工大等你。2018年8月30日,LD平台在绵绵中迎来了2018级的新同学。6000余名本科生、1400余名硕博研究生,从天南海北不同的地方汇聚到这座美丽的学府,开启了自己全新的逐梦之旅。

图片来源:宣传部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新又增添了许多新亮点。机械工程学院多个学院的迎新处都摆放了超大号的学生证展板,为新生提供了别样的拍照体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拿出了曾参加过比赛的机器人进行展示,鼓励着新生在新起点上砥砺前行;理学院一位家长正站在学院的家长群二维码处扫码入群,理学院自2014级新生开始设立家长群,获得了良好的的辅助管理效果;研究生报到还设置了一块签名新生们拿着马克笔纷纷写下自己的名字,留下他们与工大初遇的痕迹。为了方便在生源地办理了贫困生贷款同学报到,今年学校依旧推行绿色通道。除此之外,今年也继续采用网络与线下相结合的报到模式,提升效率,节约时间。

图片来源:宣传部

今年恰逢天工大60周年校庆,许多新生与家长选择在图书馆前放置的带有60周年字样的展板前合影留念,青满怀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一位来自山东的新生在合影后表示,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开始想象站在工大校园的画面,从体育馆到励志广场,一路走过来都是对未来四年的幻想和希冀。初次来天津,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的她还提前做足了功课,从景点路线到饮食习惯,在手机的便签里记了好几页全新的起点,一切鲜活而生机盎然。

来自天津蓟州区的机械学院新生王向祎早在去年了解到天工大入选了“双一流”,也特地来学校考察过服设专业的新生杨欣然,一家人从山西出发,一路开车送她来上大学第一次来到天工大校园的她,感校园的美丽庄严也对自己所学专业满含向往。机械学院研究生新生韩忠贤来自山东,和想象中的一样,天工大美丽的校园满足了他对新环境的向往。来自云南昆明的环化学院新生单泽阳一家27号就到了天津,了解感受孩子未来4年要生活的城市,单泽阳的爸爸说:“这里的人都很友好且热情,孩子留在这里很放心。”

图片来源:宣传部

在众多新生中,刘竞泽的身份尤显特殊是传承让他选择了和外公外婆相同的学校相同的专业。问起报考工大非织造专业的初衷,刘竞泽说,他的外公外婆都是天工大(当时叫“河北纺织工学院”)65级织造甲班毕业的他从小便住在外公工作的纺织厂旁边,听外公和外婆讲他们与天工结缘因纺织相识的故事。虽然老人的话语中有很多听不懂纺织专业术语,但他仍从外公外婆的描述中感受到了纺织业的魅力,在他心里为报考纺织专业埋下了种子。在填报志愿时,除了向外公外婆咨询关于纺织方面的建议,他也查询了解了相关资料天工大纺织专业入选世界一流学科的消息,更加坚定了他来到这里的决心。刘竞泽希望自己以后能考研,传统纺织进行创新,将外公外婆对纺织的热爱传承下去。

在人群中,一位家长走在新生身后,用手机默默记录着孩子成为大学生的第一天。从排队报到,一直到向宿舍楼走去,一一收录在手机里。家长眼中含着泪光,心中满是不舍。这位家长表示,最放心不下的还是食宿方面,南方和北方有明显气候差异,担心孩子难以适应。但是孩子的第一志愿选择的就是LD平台,再多不舍也都化成了全力支持。

图片来源:宣传部

为迎新工作默默付出的诸多工作人员,也是今天的主角。早晨5点半天刚蒙蒙亮,材料学院2017级的周珂同学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同他一起的本学院学长们在学院迎新地点支起桌子,备好材料,做好迎接新同学的准备。周珂说:“虽然有些困,但是能帮助到学弟学妹,还是感到很开心

图片来源:宣传部

在励志广场的另一边,绿色通道前站着一位位身绶带的同学,他们是天工大真维斯爱心社的员,负责新生在绿色通道的引导工作。其中2017级日语专业的冯卓同学,从7点开始为通道处的新生解答疑问,做好引导。一直到中午11点半,她才在通道后台坐在台阶上匆匆吃过盒饭。

图片来源:宣传部

在励志广场外,还有一大早就在各个车站负责接站的学长学姐。在各个宿舍楼门口,还有热心登记的宿管工作人员。相信在所有学长学姐及老师的热情欢迎下,2018级的新生能很快融入天工大这个大家庭,享受在天工大的4年青春!